自行用藥須當心過敏反應
發布日期:2006-09-12 瀏覽次數:1574
日前,因在使用過程中引起全身過敏、休克甚至死亡等不良反應,7種魚腥草注射液日前被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在全國叫停。其實,隨著人們保健意識的提高,患者自行服藥治療現象日趨普遍,加上新藥上市成倍增加,由藥物引起的過敏反應逐年增多。
藥物的過敏反應又稱變態反應,是指有特異體質的患者使用某種藥物后產生的不良反應。有些抗生素、磺胺藥、去痛片、球蛋白和某些中草藥給一些過敏體質的人應用,都可以發生過敏反應。需要注意的是,過敏反應的發生與藥物劑量的大小無關,對高度過敏者,雖然極微量也能引起過敏。
大部分藥物引起的過敏反應常是較輕微的,僅表現為同一部位皮膚在數分鐘至數小時內出現紫紅色圓形或橢圓形潮紅、發癢,固定性紅斑;或用藥后1~2星期內發生像濕疹、猩紅熱型藥疹,繼而脫下大量的片狀鱗屑;或出現鮮紅或紫紅色的水皰,1~4日即遍布全身,皮膚極易擦破,粘膜極易脫落,然后變成棕黑色,這種大皰性表皮松解型藥疹,發病率雖低但病情險惡、死亡率很高。。
有小部分藥物也能引起嚴重的過敏反應,如對青霉素過敏者,用藥數秒鐘至數分鐘內病人出現喉頭發緊、胸悶、心慌,臉色蒼白、口唇發紫、呼吸困難、脈搏細弱、血壓下降,嚴重者神志昏迷,需要立即搶救才能化險為夷。
首次用藥出現過敏反應多在4~20天內發生,重復用藥則常在24小時內發生。對于藥物過敏反應,如能及時、準確地判定,就可以立即停用藥物,輕微的過敏反應可較快消退,預后良好。重者如過敏性休克、大皰性表皮松懈癥,通過及時停藥,積極主動地接受治療,可讓危害減小到最低程度,假如救治不及時可導致死亡或遺留后遺癥。在使用易出現過敏反應的藥物前,患者一定要在用藥前仔細閱讀藥品說明書,盡量減少不必要的用藥,盡量采取口服制劑。。
對容易引起過敏的某些藥物(如青霉素、普魯卡因等)使用前先做過敏試驗,盡量不用出現陽性皮試反應的藥物,在必須使用有誘發過敏可能的藥品前,宜先使用抗組織胺藥或口服強的松。當然,對于一些藥物,即使是皮試呈陽性也要使用的,就需要使用脫敏療法,如破傷風抗毒素。過敏體質者用藥后觀察15~20分鐘。
已致敏的患者對于某種藥的過敏性可持續很久,甚至終生不退,再次用藥可重現原來的癥狀或更嚴重,接觸該藥的次數越多,反應往往越嚴重。某些疾病可使藥物對機體的致敏性增加,但當重病、創傷或大手術后,某些原來的藥物變態反應也可減輕或消失。。
另外,不要以為中成藥就安全,許多中藥如六神丸、云南白藥、牛黃解毒片、穿心蓮注射液等均會引起過敏反應,自行用藥時不能掉以輕心。
- 上一篇:無糖食品究竟有沒有糖
- 下一篇:嗜飲咖啡引出“咖啡病